春季开学前后是电信网络诈骗的高发期,诈骗分子利用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的特点,设计多种骗局进行诈骗。以下是近期高发的诈骗案例,请广大同学务必提高警惕。
一、近期高发诈骗案例
1.游戏交易诈骗
案例:2025年1月22日,某大学生在游戏中被陌生人以“免费赠送皮肤”为诱饵,诱导下载远程控制软件“飞鸽”APP,泄露手机银行密码后被转走1.9万元。
提示:诈骗分子多以“低价出售装备”“高价回收账号”等为诱人借口进行诈骗,如有交易需求务必通过官方平台,拒绝扫描陌生二维码或下载非正规APP。
2.兼职刷单诈骗
案例:2025年1月21日,某大学生因轻信短视频平台“轻松刷单赚钱”广告,下载“TEAMS”APP后被诱导垫资刷单,损失1.3万元;另一学生小杨参与“淘宝刷单”任务,连续转
账后被骗5799元。
提示:刷单属违法行为!诈骗分子利用部分学生想找兼职赚钱的想法,利用各类社交平台发布虚假网络兼职刷单招聘广告,以“工作自由、低门槛、高回报”为幌子进行诈骗。同学们如需兼职请选择学校或正规企业发布的兼职信息。
3.冒充公检法诈骗
案例:2025年1月1日,学生小美被假警察以“涉嫌犯
罪”威胁,使用家长手机转账7万元;1月25日,某中学生
被冒充民警的骗子诱导泄露银行卡密码,损失5800元。提示:公检法不会通过电话办案或索要密码,接到此类
电话应立即挂断并报警。
4.色情刷单复合诈骗
案例:2025年1月26日,某高中生浏览色情网站后被
诱导“刷单解锁任务”,被骗4800元。
提示:远离色情网站,警惕“色情+返利”双重陷阱,任何要求垫资的操作均为诈骗。
5.虚假购物诈骗
案例:2024年12月25日,学生小华在二手平台交易时,被诱导下载诈骗APP并转账4000元。
提示:选择正规平台交易,拒绝脱离平台支付或下载陌生APP,警惕“担保金”“手续费”等话术。
6.校园贷诈骗
案例:某高校学生小王因购买高档消费品,在网络上选择了一家高利率校园贷平台申请高额贷款。还款时利率远高于市场水平,不法分子还不断催促还款甚至威胁曝光其个人信息,小王不得不向家人求助。
提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不盲目追求物质享受;对于投资理财要保持理性,不要被高收益的承诺所迷惑,避免陷入非法集资、传销等陷阱。
二、温馨提示
1.保护个人信息:不向陌生人提供身份证、银行卡、支
付密码等信息,关闭手机“免密支付”功能。证件和手机不随意借用给他人,在社交平台上,注意设置隐私权限,避免个人信息泄露。
2.警惕陌生链接:不点击不明链接,不添加陌生好友,退出来历不明的群聊。
3.强化账户管理:定期修改密码,避免多平台使用同一密码,不授权他人登录个人账号。
4.安装反诈工具: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开启来电预警功能,及时了解最新诈骗手法。
5.及时求助沟通:遭遇威胁或疑似诈骗时,第一时间联系家长、老师或拨打110报警。
6.诈骗手段不断升级,请牢记“不轻信、不转账、不泄露”,筑牢反诈防线!
(注:以上案例均为化名,数据源自警方通报及媒体报道。)
南京中医药大学泰州校区安全委员会
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安全委员会
2025年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