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639901

欢迎访问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 图书馆网站

校园网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图书馆顺利举办“金秋书评,好礼相伴”图书馆书评征集活动

2022-11-25 

“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之乐乐无穷。”一本书,一个世界,一个故事,一段旅程。2022年10-11月,图书馆举办了“金秋书评,好礼相伴”图书馆书评征集活动,经过两个月的征集,图书馆共收到41份书评。

所有提交的书评经过图书馆专业老师人工评审,郭春梅同学获得“最佳书评奖”,承心雨和张玲端同学获得“优秀书评奖”,另外有12位同学获得“鼓励纪念奖”。获奖名单如下:

书评鉴赏 

 《人间至味,清欢至上》

 记得前不久,中医老师在课堂上说过“人生其实就是一场修行”。

直至后来翻开作家林清玄的作品——《人生最美是清欢》的书页,我才开始领悟到“修行”二字的深刻内涵。

金秋时节,秀桂飘香,清晨的阳光懒懒的,却也暖暖的,我在这样的环境中,初步领略到了书中的“清欢”境界。

作家林清玄将《人生最美是清欢》全书分为六辑,包括人间有味、活在当下、随遇而安、天寒露重、不忘初心、从容一生等六大人生主题。他用自己数十载的人生经历和生活智慧不断思考和探索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他用优美的文字传递了美,让在如今竞争激烈下匆匆忙忙的人们感受到—人生最美是清欢,而“清欢”不仅仅是一种生活姿态,更是一种在忙忙碌碌中跌跌撞撞却仍寻求自我的方式,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至高人生境界。

那么,到底何为“清欢“呢?林清玄在书中说,清欢是难以翻译的,可以说是“清淡的欢愉”。我的理解是,“清欢”之所以难以翻译,是因为它貌似无处不在,却又好像无处可寻,大抵是人们在人生路途中太过慌慌张张,忙于上学,忙于升学考试,忙于工作,忙于奔波……可是,有没有好好看过,早起的晨光每天都有不一样的光芒,雾蒙蒙的天也有一种静谧的美好,路边的的野花野草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生长姿势?是不是上学路上还想着英语单词,背着数学公式,此起彼伏鸣笛声让我们不耐烦地皱起了眉头?显而易见,我们总是在一步步安慰自己“考上高中就好了”“考上大学就好了”,却发现,坐在高中的教室里,怀念的是那段初中时光;走在偌大的大学校园里,脑海里却还是高中生活的点点滴滴……我们一直在寻找人生真正的道路,最终发现:路的尽头还是路。所以,何不偶尔慢慢脚步,就在此时此刻,和林清玄作家一起静赏夏日荷花、细品山庄兰花茶、轻捻清香木槿、独游“小千世界”……

“清欢“何其珍贵,因为它早已不是物质上的追求,而是人内心的探索,物质之外让你真真切切感到快乐与欢愉,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即使是路途曲折,你也依旧可以看到,沿途美丽的风景,那么,“清欢”也会在心中静静地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或许正如作家林清玄用以小见大的视角,引导我们一步步发现生活中的小确幸,体验光之色,光之香,光之触……他告诉我们,要有幸福的思想,才会感受到幸福的存在;要让开心成为一种习惯,而不单单是一种心情;要学会从容面对生活,因为生命中的一切成长,都需要时间;要在一次次的失败和挫折中,拍拍身上的灰尘,而后学会跌倒,学会珍惜……乐此不疲地在人生路上潜心修行,,用接纳的眼光对待自己,用感恩的心看待世界。

朋友们,我们应该去看山川湖海,去追寻诗和远方,究其一生,我们都该努力寻找灵魂里的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与频率,到那时,又何羡青山有思,白鹤忘机?让我们一起跟随作家林清玄的脚步,探秘人间美好,永怀初心前进。请记住,当你凝望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望着你,所以,你用什么眼光看待世界,世界就是什么样的。

“当丁达尔现象出现的时候,光就有了形状”,当我们用感恩的心看世界,就会发现生活中从不缺这样的宇宙级浪漫,这样的心境,则需要我们用一生,去慢慢“修行”。  

《天国的中转站》 

生与死,是我们这一生都在思考的问题,尤其是死亡,在传统中甚至是一件很忌讳的事情,但是枝裕和的《下一站,天国》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人死后的世界,确切地来说,是在前往天国前的一个中转站的一个星期前的生活。

《下一站,天国》描述了22位逝者在去往天国前的中转站中在一周时间内可以做任何事情,但必须在自己的一生的回忆中选择一个片段,中转站的工作人员会帮助逝者重现这段回忆,在星期六的午后,工作人员会播放这段影片。影片结束,逝者们也将携带着这份回忆去往天国。

死亡,是我们一直明白却一直逃避的话题。当我们真正面对死亡的时候,我们又会是什么样的呢。书中,逝者们听到自己已经逝去的消息时,反应各不相同,无法接受,抑或是后悔、愤怒,抑或惊慌失措,抑或不舍……但大家都表面坦然接受了自己的死亡。我们惧怕死亡,因为我们害怕被遗忘,我害怕我来这世界一趟,到头来,什么都没有留下,而又奔赴了下一站—天国;我们惧怕死亡,因为我不舍,不舍得我的家人,不舍得人世间的点点温暖,我还没来得及好好告别,就走向了终点;我们惧怕死亡,因为我的悔意,我所曾对不住的人或事,我还没来得及说一声抱歉,我便已经离开。所有的情绪,会在自己直面死亡的那一刻,奔涌而出,可是自己已经死去,最好的结局只有坦然接受,挑选自己最珍贵的回忆片段。

在自己的一生中选择一个回忆片段,似乎是有点困难的。选择回忆,便意味着逝者需要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回忆并审视自己的一生。有的人早早地选出了自己最喜爱的回忆片段,而有的人却不知如何选择;有的人选择了自己痛苦的回忆片段,而有的人选择了自己最天真无邪的年纪的回忆片段;有的人选择了自己儿女的幸福事的回忆,而有的人选择了自己与爱人的回忆片段。每个回忆尽不相同,却又相同——它们都来自逝者平淡的生活中。正如书中所说:“平静的日子绝对不是浪费”,没有谁的一生都是波澜壮阔,当我们死去,我们所铭记的也许不是那些所谓的高光时刻,相反,我们所铭记的或许是那些平淡日子的温馨时刻。我们选择带往天国的回忆,也是直击我们心灵的回忆或体验。

选择回忆,是对之前的自己的释怀。书中有一位名为望月的摆渡人,在面对渡边“那时,你是没选出来呢,还是没有选?”这一直击心灵的提问时,望月并没有答案。可是当发现自己也曾是别人幸福的一部分时,望月有了答案,他亦选择了释怀,他选择了自己的回忆片段,也同之前的逝者一般带着那段回忆前往了天国,而中转站似乎也没有望月待过的痕迹。望月曾经说过:“我本以为回忆只存在于自己一个人的心里。”但当他发现自己也曾是别人幸福的一部分时,便有了不同的理解,选择释怀,是对自己最好的和解。

为什么要带着一部分记忆前往天国?人生不过尔尔,我们的一生或许平凡,或许轰轰烈烈,或许短暂,或许饱含痛苦,但总有那么一段回忆,是你无比珍惜的,正如书中所说:“回忆与化石不同,不会一成不变地沉睡在过去,也不单单只是风化,回忆也是会成长的。”选择一段回忆前往下一站——天国,我已死去,但我不想忘了你。正如网上所流行的一句话:“死亡不是人生的终点,遗忘才是。”我所留下的回忆,是我最珍贵的,亦是我在到达天国之后无论经历了什么,这段回忆不会消散,反而在我脑海中日益深刻。在历史的长河中,什么都很渺小,只有回忆,证明我曾来过。

我们不知道从哪来,死后也不知道往哪去,《下一站,天国》教我们重新思考生与死,重新审视死亡。

     

《望江南》书评

 “你一句春不晚,我就到了真江南”,而王旭烽老师的这一部《望江南》,真正贯通了杭城山水间百余年的茶史流脉,于茶香萦绕中完成了这一幅恢弘而又清丽的江南文化风景图。

此书是茅盾文学获奖得主王旭烽老师沉潜26年最新长篇小说力作。她以大气而深沉、波澜而壮阔的笔触,深刻地描绘了茶人精神、江南文化、家国情怀,让读者在一片叶子乾坤之中,品尝世间人情,体悟命运流转。

它以茶叶为线索,讲述了茶叶世家叶氏家族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并赋予翻天覆地的时代背景,让读者见证了江南烟雨中中国人百折不屈的毅力和秉性;让读者见证了对传统文化现代传承的探索;更见证了个人史,家族史,民族史的百年中国。

在全书的人物中,无论是稳重深沉,将家事、国事、天下事系于一生的杭家大哥杭嘉和;还是勇立潮头,为信仰一往无前,九死一生的革命者杭嘉平,亦或是生于日本,嫁于中国,不惜一切支持杭家茶事业的女主人羽田叶子,都以稳稳当当、从容不迫的态度,以“人若犯我,我不记前嫌”,以德报怨的性格与态度,造就了江南杭家人高尚的品性与宏大的格局。

杭家人独居一格的茶人精神,在这个动荡不安年代,那样气宇轩昂的儿女,他们所呈现的温良而坚韧的品格,给予人无比的震撼。

此书既以茶为线索,那必定不会少了茶文化。原先我认为江南是“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欲将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但读此书之后,我知道江南还能是“万木老空山,花开绿萼间,素装风雪里,不作少年颜”。从种茶、烘茶、制茶、茶品、茶器、茶诗、茶叶,我们不难体会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意义深远,领会中国人独有的浪漫。

除了丰满的人物和具有深厚底蕴的茶文化与传统文化,此书以内战作为写作背景,更显意蕴。杭氏家族将拳拳之心聚焦于民族大义之上,将个人命运系于家国情怀之中,作者再写历史大势下人物命运时以端正大气,从容不迫的风度,娓娓道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个人史、家族史、民族史。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能不忆江南?让我们去书中领略大好江南之景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