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

中心简介

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心理中心简介
作者:       来源:       点击:

     

一、心理中心简介

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以下简称“心理中心”)设立于2010年,隶属于学生工作处,是我校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基地。心理中心旨在为全校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服务、心理测评与危机干预等方面的服务,以提高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努力营造校园健康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中心现有专职老师2名,兼职心理咨询师数名,均为心理学相关专业背景,其中3名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此外,各学院心理辅导员也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经过几年努力,中心建立了“学校-院系-班级-宿舍”为主体结构的、全面融入、广泛渗透的工作班子,开展“预防干预—咨询辅导—共同成长”为目标的测评排查、咨询辅导、团体培训、讲座教育、课程培训、朋辈互助等多方面的系统活动,成效显著。迄今为止,这支由专兼职教师有机组成的心理健康专业队伍为百余人次来访者提供了心理咨询服务,为每届大学生建立了心理档案,成功干预心理危机事件数起,开设各类主题讲座数十场,开设相关课程和培训,主办多种特色活动,采取多样宣传渠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营造了良好的校园心理氛围。

学校高度重视中心的工作,每年拨出固定经费支持中心工作顺利开展,为中心人员、场地、相关设备等各方面给中心予以满足,加快了中心工作规范化与专业化发展的步伐。目前,中心拥有预约接待室、个体咨询室、朋辈咨询室、沙盘游戏室、团体辅导室、情绪宣泄室、心理档案室等功能室,配备有沙盘治疗、心理测评管理系统、情绪宣泄器材等专业硬件及软件设备,为我校学生提供多元化心理健康服务。

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简介

1.专题心理健康教育

中心针对大一新生,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32学时。针对不同大学生群体和需求,安排专业心理教师深入院系,开展多种主题形式的专题心理讲座、心理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进行健康心理教育与引导。目前专题已覆盖自我认识、人际交往、团队协作、压力应对、情绪管理等多项主题。

2.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

为了更好的辅导帮助学生成长,深入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中心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专业心理学视角出发,针对各级各院学生的特点以及他们所面对的烦恼困惑,积极开展了多种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1)心理主题系列活动

“3.20” 心理健康教育周。“3.20咱爱您”心理健康教育周活动旨在发动政府、学校、家庭等社会力量,携手关爱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灵成长,陪伴处在心理危机中的大学生顺利度过季节性、阶段性心理难关,共同营造和谐校园、温馨家庭和充满友爱的社会环境。针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中心每年在3月的第三个星期举办“3.20”心理健康活动周,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宣传心理卫生知识,组织心理专题讲座、心理体检等活动。

“5.25” 心理健康教育月。“5.25我爱我”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旨在呼吁广大学生关注自我心理健康,增强心理保健意识,引导学生热爱生命、感悟生命、珍惜生命,塑造积极、健康、乐观的阳光心态。“5.25”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通过开展多种多样参与性强、趣味性高的心理活动,在全校范围内普及推广心理健康教育,现有多项经典活动深受广大师生喜爱,如心理情景剧大赛、游园会、广场心理咨询等。

“新生入学适应”心理健康教育季。大一新生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有很多方面的不适应,如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需要有专业的心理指导,帮助其安全渡过心理适应期。中心每年在9-12月开展“新生入学适应”心理健康教育季,通过心理普查、团体心理辅导、专题心理讲座、心理中心体验日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心理保健知识,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2)心理展板:针对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中心每学期精心制作大型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展出活动。

(3)《心海》心理报刊:2010年中心创办了自己的刊物《心海》,并免费发送到每一个学生宿舍。《心海》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刊物,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可读性、趣味性和科普性,历经几年的打拼,已经深得广大师生喜爱。

(4)“翰林微心理“微信公众平台:如今信息化广泛应用以及微信平台在信息推送时效性上的明显优势,中心推出“翰林微心理”公众微信订阅号,定期每周一次为广大师生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及时传递最新心理相关活动消息。

(5)网站建设:中心将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平台,并努力使其成为一个集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在线预约咨询、心理活动宣传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化平台,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效率,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验。

3.朋辈互助队伍

为了更好地开展全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中心在全日制本科生中吸收一批心理素质过硬的同学,于2010年建立学生组织性质的大学生心理协会;在应用心理学专业中精心挑选了一批专业知识扎实的同学,于2014年成立学生互助性质的大学生朋辈咨询室。充分发挥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4.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

通过定期对全校大学生进行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普测和心理状况调查,中心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对其中有危机倾向的个别人群进行相应的干预与约谈。

(1)通过心理健康普查发现危机个体并进行干预

定期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心理普查工作,尤其是大一新生,通过普查筛选出部分危机倾向学生,及时告知危机个体所在院系的心理辅导员对其进行关注,及时提供咨询或者治疗建议,对危机个体进行有效干预。

(2)建档及时追踪危机个体变化

为有效掌握危机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重点跟踪健康危机学生,中心为学生建立危机干预档案,定期关注有危机学生的心理状况。

(3)及时转介危机个体

中心将与泰州市专业医院达成长久合作联系,建立危机个体及时转介工作制度,保证危机个体能得到优先、有效的干预与治疗。

(4)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及善后工作

及时联系院系及相关行政部门成立危机干预小组,妥善处理突发不幸事件,包括联系当事人家属与重要他人,通知院系教师,及时援助受到影响的家属与师生,对其进行哀伤辅导;与相关部门一同妥善接待与答复媒体;总结不幸事件处理的教训。

5.多样化心理咨询服务

(1)个体咨询:通过“预约-咨询师匹配-到访咨询”咨询三部曲为全校师生提供量身打造的个体咨询,包括校园适应、个人发展、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情绪问题、人格发展等多方面的主题咨询,自2010年以来,每年个体咨询量平均达到100余人次。

(2)团体咨询:针对学生需求,由专业人员开展不同主题的团体辅导活动,例如新生入学适应、人际关系、压力应对、情绪管理、自我认识、团队协作等多种主题。

(3)朋辈咨询:自2014年5月以来,依托中心,“大学生朋辈心理咨询室”面向全校学生,提供朋辈心理咨询服务,同时开通0523-80639580朋辈电话咨询热线。

6.心理辅导员系统化培训机制

为了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将部分辅导员纳入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目前心理辅导员已有3人。中心定期对心理辅导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培训,鼓励他们参加省内组织的心理培训和督导,未来还将邀请心理学专家,不定期举办成长性沙龙和专业性讲座,充分调动他们在学生工作中的特有作用,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棘手学生问题,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做好心理健康基础教育、危机排查与干预等工作。

7.专业学术交流

中心聘请国内心理领域的著名专家为我校心理中心的特聘专家,指导我校心理中心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心理咨询督导工作。为进一步提升专业老师的咨询水平,中心鼓励专业老师积极参与国内大型心理咨询培训、学术会议以及与各大兄弟院校积极沟通交流。